请选择您要注册的身份

本平台有多种身份使用

请您选择对应身份进行注册

个人用户 企业用户 院校用户 服务中心 服务中心顾问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新闻资讯> 百家优秀创新团队展示新质生产力蓬勃活力 《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百佳科技创新团队》首发

百家优秀创新团队展示新质生产力蓬勃活力 《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百佳科技创新团队》首发

发布时间:2024-09-26 来源: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66f5febca48c8.JPG

产学研界首部展示产学研合作创新团队成功案例的《创新 使命 担当 ——中国产学研百佳科技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9月25日在京首发。该书遴选了60位两院院士及40位科技领军人才等100位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为带头人的科技创新团队,讲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深度合作方面取得的先进成果和创新故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两院院士路甬祥为《创新团队》一书作序。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科技创新团队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团队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影响着国家的综合国力乃至国家安全。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打造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难题的科技创新团队,围绕国家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进行协同攻关,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是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的根本途径。

66f5fef78fe26.JPG

《创新团队》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织编写。据该书主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介绍,入编的100个创新团队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业科技等多个领域。各团队领军人物中有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开拓者、各主要学科的开创者和在特定科学领域内取得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得者,以及“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称号获得者。他们拓宽了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许多国内外领先的重要成果。

入编的创新团队从不同领域,为读者展现了产学研协同引领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成果和成功经验。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薛其坤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低维纳米结构控制生长与量子现象研究、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与拓扑量子计算、低维高温超导等凝聚态物理前沿研究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基础研究重要成果。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院士作为我国冶金行业技术带头人之一,带领团队历经30余年从事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我国钢铁连铸比从不足10%提升到99%以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新材料领域发展战略研究及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欧阳明高院士创建的新能源动力系统科研团队,近30年来紧跟国家战略前沿,锐意进取,立德树人,在科研与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取得显著成就,为国家在汽车动力与新能源领域的科技和产业进步贡献力量。

武强院士团队致力于矿山水害预测与防治的科学研究与工程研究,形成了“煤矿水害防治技术”为鲜明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取得了矿井水文地质精细勘探、矿井水害井下综合勘查技术、陷落柱超前探查治理技术、底板高承压水安全开采关键技术、突水灾害快速治理技术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

毛景文院士团队围绕矿床学和矿产勘查的国际前沿,聚焦大宗紧缺战略性矿产等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国内,放眼全球,选择找矿潜力大的地区为实验区,揭示成矿规律,建立矿床模型,开展找矿示范,指导我国找矿实践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支撑了国家资源能源安全。

王国栋院士团队坚持“四个面向”,从我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出发,持之以恒打造钢铁关键共性技术策源地,聚焦产业技术难点、痛点与堵点问题,集中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推动我国钢铁领域实现“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四位一体创新突破。

罗锡文院士团队面向国家农业工程重大需求,在我国最早开展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和农田精准平整技术的研究,研究成功的“三同步”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水田激光平地技术和卫星信号平地技术与机具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突破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机械导航和岭南特色农业装备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创建全球首个水稻无人农场,推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助力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

谢明勇院士团队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立足食品学科国际前沿,开展基础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关键技术攻关,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强化政产学研合作,产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促进了食品营养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丁汉院士团队以解决行业痛点为首要目标,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成果产业化多环节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探索机器人、数字化制造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十年如一日开展产业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在企业验证和应用,攻克“皇冠”技术。

王立军院士1995 年从美国归来后组建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团队,以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创新研究为核心,以国防装备及工业工程化应用为目标,在国内率先攻克无铝长寿命半导体激光等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半导体激光芯片“卡脖子”难题。

郑海荣院士团队围绕医疗装备自主创新的难点与痛点,突破了高场人体超导快速磁共振、功能超声成像和调控等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方法,核心部件和系统,通过与龙头企业紧密合作,带动高端医疗设备自主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维院士领衔的柔性电子及先进材料创新团队,始终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原始创新的“无人区 ”执着深耕,不断取得颠覆性科研成果。

解放军总医院曹丰科技创新团队以践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出发点,聚焦老年共病机制与防控,探索共病诊疗新技术,通过覆盖全国的三级协同网络体系将适宜技术深度下沉辐射,以实际行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敖英芳科技创新团队以我国运动医学领域重大需求为导向,深化产学研融合,在关节软骨、韧带损伤与修复重建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与技术突破,解决了运动系统伤病临床诊治中的多个重点与难点问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为我国运动医学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66f5ff2286112.JPG

首发式上,产学研界代表围绕产学研合作创新及如何赋能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深入探讨。大家认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入编的创新团队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与时俱进、坚韧不拔,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彰显了中国科技创新团队的磅礴伟力,是引领我国科技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的代表。编辑出版此书,对于弘扬创新精神、激发产学研界乃至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与热情,对于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建设科技强国中勇担重任,对于助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以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及相关部门的两院院士、政产学研金有关代表、媒体出席首发式。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5周年之际,此书的出版发行是以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果向祖国的汇报、向国庆的献礼!

相关报道:

光   明    网:《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合作百佳科技创新团队》在京首发

中国科技网:《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合作百佳科技创新团队》在京首发

中国新闻网:讲述100个创新团队故事 首部遴选展示产学研合作经典案例图书首发

人民政协网:展现百家优秀创新团队风采 《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百佳科技创新团队》首发

南方都市报:首发!首部产学研合作经典案例图书,讲述创新的“百团”故事

中国高新网:《创新 使命 担当——中国产学研合作百佳科技创新团队》在京首发


返回顶部